Monday, March 17, 2008

Lonely Birthday

今年的生日过得特别孤单。

不是说往年我的生日都过得轰轰烈烈,以往也是没有怎么庆祝的。只是想也没想过今年的我竟然沦落到一个人在mamak档边玩手机游戏边吃面的凄凉状况。

虽然孤零零的,看起来可怜,但我心里倒也踏实。几个好友轮流寄来短讯,而且都不是那种转发的哦,每个都亲手打的,看来都蛮了解我的。也有的还打来电话,短短的问候与祝福,却也叫人开心。当然更开心的就有远在怡保的家人,爸妈还有二哥,都记得打电话和传短讯,大哥下午带我去喝茶,又请我吃面包;晚上还让我跟他到做工的地方(但却没时间陪我吃晚餐,害我一个人在mamak吃面咯)。当然,志明虽然远在新山工作,但早在上个礼拜已经送我礼物啦,也通过视讯通电给我唱生日歌了。

没错,这样就已经很满足了。

何谓孤独,何谓充实? 非外人能了也。

Sunday, January 13, 2008

我的野蛮朋友

一眨眼我們就分開了; 一眨眼我們都那麼忙. 回想剛認識那天, 就仿如昨天的事。


我最好的朋友一個在南,一個在北; 每次見面我總是好高興好高興的。不為甚麼, 就像看到久違的家人一樣!


她們可能不知道吧, 因為我們每次在一起時總是嘰嘰咋咋吵個不停。我們心中有數亦也體諒彼此的重色輕友. 可是,在我心裡卻常會想到她們, 常在心中為她們祝福。


尤其是最近其中一人的媽媽生病了,即使是在電話聽到她擔心而流淚的我都覺得好心疼,忍不住也眼眶泛淚。


沒有說甚麼,我不懂能說些甚麼,她是個堅強的女孩。只想告訴她,別擔心,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我的朋友們都是好善良的女孩, 大家都會幸福的!


朋友--摘自 我的心情手札 ,September 20, 2007




知道应该遗漏了不少人,就写几个我知道的而已。其他的别生气,告诉我我一定第一时间补上。

Friday, January 11, 2008

生番薯

我想介绍我的几个死党给大家,我就选了生番薯这个题目。


相信我吧,她们全部都不会反对这个题目,并且会认为再也没有比这更贴切的形容词能代表她们的了。


数一数,我们这几个生番薯竟然认识有十七年了!好老哇。Em, 我的意思是好老的朋友哇!回想当年(你没看错,就是老人家很爱讲的‘想当年’),我们几个转校的女娃子第一天认识时那相逢恨晚的喜悦,仿佛是昨日之事啊! 也因为大家都是转校生,颇有相依为命的唯美凄楚,于是命运注定我们就如连更生的番薯一般再也分不开来了。当然,还有霹雳女中的阿ling 混到我们这几个圣母中学的,虽然不曾同校,但当她也发挥那生番薯大笑的本能时,与我们结为一体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



在我手上没有我们全部一起的合照,我就上网找了一张来代替。

左起:何丽文,阿seoul, 我,阿鸡,(肥ling, 阿佩)


*肥ling 嫁到上海去当少奶奶兼辣妈,其位由阿ling杨庆玲补上。另 我手上没有阿ling 和阿佩化身为人的照片, 以后再为你补上。也欢迎有照片的人提供给我。



为了表示慎重其事,我还特地花了点时间查看了 维基百科-甘薯 并找到 番薯的价值与番薯的功效介绍 的网页。有兴趣的话可点击进入观看,或看下面我简略的内容


甘薯(Ipomoea batatas),又名红薯、番薯(有時誤寫為「蕃薯」)、山芋、地瓜、红苕、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玉枕薯等。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匍匐地面。块根,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皮色发白或发红,肉大多为黄白色,但也有紫色,除供食用外,还可以製糖和製酒精。野生种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種植成功,抗病蟲害強,栽培容易。哥倫布初見西班牙女王時,曾將由新大陸帶回的甘藷獻給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將甘藷傳至菲律賓。在明朝萬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中国,由東莞人陳益從安南首先引入廣東]。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又从吕宋携带回中国,试种后,“甫及四月,启土开掘,子母钩连,大者如臂,小者如拳”,福建巡抚金学曾大力推广,并撰《海外新传七则》。《农政全书》详细记述了番薯的种植方式,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南人用當米穀果餐,蒸炙皆香美……,海中之人多壽,亦由不食五穀而食甘藷故也。」中医学认为甘薯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目前,世界各地都有广泛栽种。1995年美國生物學家發現,甘藷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叫脫氫表雄酮(DHEA),可以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結腸癌和乳腺癌。



食用方法


一些品种塊根生吃也很有甜味,基本上加热即可食用,也可晒制成乾。
煮地瓜(也可以和一起煮,煮成地瓜饭)
烤地瓜(烤红薯、烘山芋)
地瓜乾
煨番薯
番薯糖水
除塊根外葉也可以食用、同時也被視為
健康食品;因為用過去大多用作豬飼料地瓜葉又叫豬菜



感情很好的我们虽然聚在一起时常常会‘生番薯’,但我们的性格却是相差得天南地撤。怎么样?精彩吧? 至于谁是煨番薯谁是猪菜,我们下回分解!

Repost : 忆 彼得


谁会料到都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大伙儿,会少了一个?还能有梦想的我们是不是更该珍惜眼前?


今夜的我转侧难眠,很努力地希望想起更多关于彼得的记忆却发现原来我和他真的很不熟。脑海不断浮现的只有他那有点腼腆的笑容和总是走得很快的身影。
是啊,就不过只是会点点头打打招呼的科系同学,可能就连朋友也谈不上,今夜听到他已永远的走了,却也叫我打从心里痛着出来!
那么大好地的一个青年呀,一起刚从理大毕业出来的我们,想必也有着同样的满怀壮志,展望着美好的将来吧!谁会料到这等待绽放璀璨光辉的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啊!
事情已经过去了整个礼拜了,虽然我得知得太迟,知道得早有能怎样?我们只能默默地为他哀悼,原他安息。 彼得,一路好走。

December 15, 2007


这是去年贴在我的心情手札的最后一篇文章。老实说, 不是刻意选这篇最沉重的来转贴,又不是要和何丽雯比感伤,对不对?
当时收到诗美转发的这个消息时, 心情真得很复杂。讲真的是震撼多于伤心,是无法接受多于难过。踵接而来是无法抑制的细碎的交错纵横的思绪。每次自己打开friendster看到这篇文字总是有意无意的逃避转页。
今天很不要脸的批评了别人的部落格太阴沉之后,突然觉得自己也该放开了吧!
所以特地选了 忆 彼得 并在friendster找到一些彼得的照片,不再用激动的心情,而是平静的回忆一位故友。



彼得 和系友们在校内留影












Thursday, January 10, 2008

新张营业


哎呀,无可否认开这个部落格是很有凑热闹的成分啦。何丽雯啦,阿佩啦个个开口闭口都kennysia 啦,niamah 啦,点进去看一看,却也真不赖!

但最主要呢,还是何丽雯那个阴阴沉沉的“雯言雯语”,看得我心情好低落!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写自己的吧。

其实,我在friendster 一直都有文章的,只是不是得很频密。friendster里的部落格叫 ‘分享,我的心情手札’。原本这里也想沿用这个格名,但回头想想还是改用一个比较活泼或是比较中立的名字吧,不然和何丽雯那个悲伤泛滥的雯言雯语有什么分别呢?因为在我的心情手札里,大都是我的一些感触,心情等等,而我通常都在心情不大好的时候才会想到部落格抒发抒发我那郁闷的情绪。如此一来,另辟部落格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虽然如此,有时间的话我会重看那些文章再把他们莉直绮壮 让大家也分享分享我当时的心情,ok?